1、在QQ页面点击左上角的“头像”。
2、进入后点击“我的钱包”,点击“设置”。
3、在页面点击“实名认证”,点击“账户更名”。
4、选择一种方式注销账户,输入密码注销。
5、打开王者荣耀,选择“QQ登录”。
6、输入新的实名认证信息即可。
扩展资料:(王者发展史)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国产手游,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
《王者荣耀》是全球首款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腾讯MOBA手游大作! 作为一款MOBA类游戏,《王者荣耀》特色多多,在同类的游戏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艳压全场。
解除自己名下的游戏实名:如果在之前的实名认证中,已经填入完善的信息,那么一定会受到限制,只能重新再注册号,然后绑定成年身份信息。
系统检测出实名认证信息不完善时,需要重新填写实名信息,包括姓名和身份证,此时就可以更改信息,可以填入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信息。
不要轻易使用陌生人身份,因为一旦填写就很难更改,以免造成损失,这是因为qq或者微信有绑定过手机号,之前可以跳过实名认证。
也可以通过账号申诉重新修改,不过账号申诉比较麻烦,而且比较复杂,如果你不怕麻烦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实名认证解除方法,如果解除游戏实名认证,要在微信设置中操作。在设置点击“隐私”,然后选择“授权管理”,进入后点击右上角的“管理”,然后选择要解除实名认证的那一款游戏,点击前面的红色删除按钮“-”,然后再点击“删除”就可以取消游戏实名认证授权了,最后点击“完成”按钮即可。
还可以在手机上打开游戏,然后在游戏登录界面点击“用户中心”,在用户中心界面点击“帐号管理”,之后在帐号管理的页面里,因为游戏实名后就不可以更改,所以想要强制解除实名认证只能注销帐号,确认要解除实名就点击帐号注销,然后点击“同意注销”即可。
需将QQ游戏解除实名认证,只需解除QQ的实名认证即可。具体的操作方法参考如下:
1、打开手机QQ客户端,点击左上角的头像。
2、点击QQ钱包。
3、在QQ钱包界面,点击右上角的设置。
4、点击实名认证。
5、选择右上角的帮助。
6、点击”知道了,继续“。
7、再次确认注销即可,此时QQ游戏也将被解除实名认证。
游戏实名认证无法解除。游戏帐号的身份证实名认证信息只能填写一次,且填写后不能随意修改。实名认证信息不可修改或者过户,唯一办法是注销该账号,并重新注册一个。
网游实名制全称网络游戏实名制,是针对网络游戏的,玩家玩网络游戏时,需要输入真实的身份信息的制度。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正式对外出台网游实名制相关文件《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中第一条规定:
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网络游戏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用户实名注册系统,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实名注册的新增用户提供游戏服务。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网络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对用户提供的实名注册信息,网络游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存、保护,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2017年5月1日,《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正式实施。通知明确表示,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保护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这一规定意味着,匿名玩网游已经成为“过去时”,实名制成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一个基本措施。
2020年,国家网信办决定7月初起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时间为7月初起至8月末。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严厉打击利用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推广和诱导未成年人点击安装游戏的行为。重点整治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和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格规范网络游戏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购买装备等付费行为。
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2021年10月29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所有网络游戏用户提交的实名注册信息,必须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验证。验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必须纳入统一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管理。网络游戏企业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中小学生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通知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对经申请带入校园的手机等终端产品进行统一管理,严禁带入课堂。学校提供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