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演变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演变的知识)

2023-01-18 11:55:29 游戏资讯 222l

恐龙的演化过程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恐龙是怎样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寻找和搜索.一种观点认为,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那时的初龙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的代表--植龙吧.只需瞧上植龙一眼,就会明白它的外貌与鳄鱼像极了,同样是铠甲护身,就连头骨上也有鳄鱼一样的坑洼.主要差异是植龙的鼻孔靠近双眼,而鳄鱼的鼻孔位于头的最前端.植龙与鳄鱼一样是肉食动物,而它们的亲族也有演变成植食性动物的,但无论是吃荤的还是吃素的,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上都长有骨甲,身后都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碧水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不过,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

据信,恐龙的直系祖先当是派克鳄及其亲族们.派克鳄是一类小型的初龙,约60厘米到100厘米长,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而来,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着一双较前腿稍微长些的后腿.晃眼一看,它像两条腿跑动的小恐龙.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它还是四条腿行走的动物,偶尔才用两条后腿奔跑.派克鳄与大型似哺乳动物-犬颌兽生活在同一时期,当遇到危险时,会很快跑开,而它自身也是一种肉食动物,那双后腿能帮助它追捕猎物.久而久之,派克鳄及其亲族们进化成了恐龙.

恐龙是什么演变产生的

恐龙源自数十亿年前生活在海洋裏的微生物.渐渐微生物演化成鱼类.由於海洋裏的生物渐多,鱼类又演化出在陆地上行走的两生类,接著并演变出爬行类.其中一支爬行类便演化为主龙亚纲.

恐龙是一类从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未(约6500万年前)绝为止称霸陆地达1亿4千万年之久的主龙亚纲(Archosauria)爬行动物.恐龙跟其他爬行动物不同的是站立时附肢直立於体下,而不是向侧伸展.现有证据显示恐龙可能是温血的.而发现鸭嘴龙在巢旁筑室,则证明恐龙可能有育幼行为.目前己发现的恐龙有800多种,还在地底的种类可能更多……

有那些关于恐龙的演变知识

1.当今世界的鸟类是在恐龙时代演化出来的,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定,恐龙就是鸟类的祖先,很多恐龙本身也长有羽毛。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2.同时,恐龙和现代的鳄鱼、蜥蜴也有着比较亲密的“血缘关系”。

3.有的影视画面里经常会出现霸王攻击剑龙的情节,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根据考古资料显示,霸王龙出现的时候,剑龙已经灭绝了。

4.实际上,恐龙1.6亿年的历史中,霸王龙仅仅存在于最后的350万年……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5.剑龙长达9米,身高超过3米,然而,它的脑子只有核桃仁那么大……

6.所谓的暴龙,其实就是霸王龙,学名叫雷克斯暴龙。

7.翼龙虽然有个龙字,而且也是生活在恐龙时代,但是从生物学分类上来说,它们并不是恐龙。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8.易碎双腔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也可能是地球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考古学家挖掘到底易碎双腔龙的化石并不完整,通过比例来推算,它的体长甚至可能达到58米。如果这个推测准确的话,它甚至可以重达220吨,超过了蓝鲸的极限。

9.而人类发现的最小的恐龙叫做细颚龙,体型只有火鸡的大小,重量也仅有3公斤,被认为是始祖鸟的祖先。这么看来,最大的恐龙和最小的恐龙之间,体重可能差了70万倍!

10.恐龙的灭绝原因现在还存疑,小行星撞击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假说而已。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恐龙放的屁中含有很多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生态圈被破坏,反过来让恐龙失去了生活的环境。夸张一点说,恐龙也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屁崩死的……

恐龙演变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恐龙演变的知识) 第1张

恐龙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演化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1、恐龙是由两栖类动物进化来的。

2、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进化。一是呼吸系统,二是生殖系统。

3、两栖动物虽然能够在陆地生活,但由于肺部发育不全,不能满足自身对氧的需要,还需要由皮肤进行辅助呼吸。也因此,两栖动物的皮肤总是湿漉漉的,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长时间生活。而爬行动物进化完善了肺功能,依靠肺部呼吸就能够完全满足身体需要,所以爬行动物的皮肤增厚,与完全实现了与外界的隔离。

4、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卵生动物,两栖动物的卵和幼体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这是因为两栖动物的受精卵没有与外界隔离的卵膜,必须靠水的浮力保持卵的球形形状,也必须在水环境中才能发育成幼体。幼体出生后没有肺,必须靠鳃进行呼吸。

5、而爬行动物进化出了羊膜卵,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石灰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薄卵膜(即羊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表面有许多微孔,以保持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幼体孵化后,肺部即发育完全。生殖系统和生殖方式的进化,使爬行动物能够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陆地生活。

6、正是因为爬行动物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才出现了恐龙这类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盛极一时的物种。

恐龙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一些人认为,恐龙是由单一的祖先分化出来的,这个祖先是槽齿类中的某一成员,例如像假鳄龙类那样的动物。由于这一家族特别兴旺,繁衍了很多子孙,并演化成中生代称霸地球的恐龙。

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恐龙的祖先不只一个,可能是两个或三四个,它们分别属于槽齿类中不同的成员。所以它们的后代外貌各种各样,生活习性各不相同。

恐龙研究者们对恐龙的起源虽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确定槽齿类爬行动物是恐龙的祖先。

其实,槽齿类不仅是恐龙的祖先,科学家发现它也是鳄类、翼龙类的祖先。

今后,随着化石的不断发现,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恐龙的起源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从三叠纪到白垩纪,恐龙到底是怎么演变的?

第一:三叠纪时期的恐龙

三叠纪就是2.3亿年前的中生代的这段时间,在三叠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而温暖,沼泽逐渐消失,高大的裸子植物开始到处生长。在三叠纪初期,陆地上的爬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兽型类,是哺乳类动物的祖先;一类是槽齿类,由于沼泽的消失,槽齿类就开始上陆地靠拢,开始以陆地上的昆虫和小动物为食。

久而久之,槽齿类动物的后腿开始变的越来越发达,甚至能够两脚站立行走,这一类槽齿类爬行动物,就演变成了恐龙。而其他的槽齿类动物,则在后来演变成了鳄类和翼龙类。

恐龙是三叠纪末期出现的陆上动物,早期的恐龙共有三类,其中空骨龙类和鸟脚类体型比较小,都用两脚行走,而原角龙类体型比较巨大,也比较笨重,是用四脚行走的。三叠纪时期的恐龙有虚形龙,冠额龙,板龙等。

第二:侏罗纪时期的恐龙

侏罗纪时期就是2.05亿年前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侏罗纪时期,大型的食肉类恐龙开始出现,而且因为没有天敌和优越的生长环境,恐龙越长越大。

从整体来说,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有的还是比较小,像空骨龙类。而鸟脚龙连类却变得很大很大,原角龙类被巨型的龙脚类恐龙所取代,而大型的剑龙类,原始型的甲龙类也在这一时期登场。

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种类开始越变越多,这一时代的恐龙有异特龙、斑龙、雷龙、腕龙、梁龙、剑龙、圆顶龙、恐爪龙、弯龙等。

第三:白垩纪时期的恐龙

白垩纪时期就是1.35亿年前到2.05亿年前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显花植物的出现,环境开始变化,所以亚洲和北美洲的恐龙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小型的食肉恐龙方面,亚洲和北美洲都出现了擅长跳跃的恐爪龙类,已经没有牙齿的似鸟龙类,这些小恐龙,脑袋比较大,根据科学家推测,这一类恐龙可能是比较聪明的恐龙。

在食草类恐龙方面,鸟脚龙类中出现了其貌不扬的鸭嘴龙和厚头龙,以及头上长角的角龙类和甲龙类,其中食肉恐龙中最残暴的暴龙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白垩纪时代由于恐龙变化越来越多,悲剧时期的恐龙有暴龙、钉背龙、原角龙、鸭嘴龙、厚头龙、三角龙、禽龙、鹦鹉龙,似鸟龙等,其中大型食肉类恐龙更是多不胜数,可以说是恐龙称霸的时代。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在白垩纪晚期,恐龙这群中生代的霸主,却像谜一样的消失了。

以上便是从三叠纪末期恐龙出现开始,到白垩纪晚期恐龙消失,这1.6年左右的时间里,恐龙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