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阶段,具体介绍如下:
1、三叠纪: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槽齿类爬行动物慢慢发展为最早的恐龙,到三叠纪晚期,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族群了,被称为“恐龙的黎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结束,这次灭绝事件让许多槽齿目动物也都灭绝了,却为恐龙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侏罗纪: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侏罗纪前期,因为经历大灭绝,所以各种动植物都非常稀少(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恐龙总目一枝独秀,伺机称霸陆地。侏罗纪中晚期以后,恐龙统治地球1.5亿年。
3、白垩纪: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白垩纪恐龙种类达到鼎盛时期,最著名的是霸王龙,白垩纪末发生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哺乳动物度过了危机,并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新的统治者。
扩展资料
恐龙的发现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直到1 9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有恐龙的存在。第一个发现恐龙化石的是一位名叫吉迪昂·曼特尔的英国医师,而创立恐龙这一名词的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查德欧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叠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侏罗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垩纪
恐龙的起源是由爬行虫类进化成鱼类。
恐龙的发展是为了适应陆地,长出了前肢和长尾。
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说法,大致是行星撞击地球、后代延续不下去和火山爆发等。
1、起源: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虫类,在古代期间大约五亿七千万至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柔软无骨的生物演变出具有体内骨架的鱼类;鱼类又产生了在陆地上行走的两生类,并接着演变出爬行类。其中一支爬行类演化为初龙类。最早的恐龙出现大约距今二亿四千万年前,曾产于中生代之陆上沼泽,中颈尾皆长,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能够直立。
2、发展: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初龙的代表--植龙。但是后来因为天气越来越干旱,水中的恐龙不由的来到岸上,在岸上因为前肢短后肢长的缘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它们便改为用后肢走了。由于姿态改变了,移动速度也变快了,这对进化恐龙是关键的一步。不过,当时因为身体条件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里度过的,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就出现了!据说,恐龙的祖先是一种小型的初龙名叫“派克鳄”。体长约60——100厘米,由更早的半水生动物进化的,拖着一条笨重的尾巴,长着一双比前腿稍微长一些的长腿。久而久之,派克鳄进化成了恐龙。
3、灭绝:
1)行星撞击理论: 铱在地球上含量很少, 但在白垩纪的沉积物中发现了丰富份量, 使人猜想乃行星撞击所留下;
2)哺乳类动物的出现: 到了白垩纪未期, 素食恐龙被肉食恐龙吃尽之后,只好相互残杀, 同时小型哺乳类动物也因为过度饥荒,盗取恐龙的卵,并藉此为生.恐龙的后代受到严重威胁;
3)火山爆发理论: 白垩纪未期火山频密活动带来慢性灾害,大量的火山灰喷发出来, 经常把成群的古生物淹没,大气层逐渐昏暗,植物枯萎,动物亦相互猎杀而同归灭亡.
第一:三叠纪时期的恐龙
三叠纪就是2.3亿年前的中生代的这段时间,在三叠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而温暖,沼泽逐渐消失,高大的裸子植物开始到处生长。在三叠纪初期,陆地上的爬虫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兽型类,是哺乳类动物的祖先;一类是槽齿类,由于沼泽的消失,槽齿类就开始上陆地靠拢,开始以陆地上的昆虫和小动物为食。
久而久之,槽齿类动物的后腿开始变的越来越发达,甚至能够两脚站立行走,这一类槽齿类爬行动物,就演变成了恐龙。而其他的槽齿类动物,则在后来演变成了鳄类和翼龙类。
恐龙是三叠纪末期出现的陆上动物,早期的恐龙共有三类,其中空骨龙类和鸟脚类体型比较小,都用两脚行走,而原角龙类体型比较巨大,也比较笨重,是用四脚行走的。三叠纪时期的恐龙有虚形龙,冠额龙,板龙等。
第二:侏罗纪时期的恐龙
侏罗纪时期就是2.05亿年前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侏罗纪时期,大型的食肉类恐龙开始出现,而且因为没有天敌和优越的生长环境,恐龙越长越大。
从整体来说,侏罗纪时期的恐龙有的还是比较小,像空骨龙类。而鸟脚龙连类却变得很大很大,原角龙类被巨型的龙脚类恐龙所取代,而大型的剑龙类,原始型的甲龙类也在这一时期登场。
侏罗纪时代的恐龙种类开始越变越多,这一时代的恐龙有异特龙、斑龙、雷龙、腕龙、梁龙、剑龙、圆顶龙、恐爪龙、弯龙等。
第三:白垩纪时期的恐龙
白垩纪时期就是1.35亿年前到2.05亿年前这段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显花植物的出现,环境开始变化,所以亚洲和北美洲的恐龙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小型的食肉恐龙方面,亚洲和北美洲都出现了擅长跳跃的恐爪龙类,已经没有牙齿的似鸟龙类,这些小恐龙,脑袋比较大,根据科学家推测,这一类恐龙可能是比较聪明的恐龙。
在食草类恐龙方面,鸟脚龙类中出现了其貌不扬的鸭嘴龙和厚头龙,以及头上长角的角龙类和甲龙类,其中食肉恐龙中最残暴的暴龙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白垩纪时代由于恐龙变化越来越多,悲剧时期的恐龙有暴龙、钉背龙、原角龙、鸭嘴龙、厚头龙、三角龙、禽龙、鹦鹉龙,似鸟龙等,其中大型食肉类恐龙更是多不胜数,可以说是恐龙称霸的时代。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在白垩纪晚期,恐龙这群中生代的霸主,却像谜一样的消失了。
以上便是从三叠纪末期恐龙出现开始,到白垩纪晚期恐龙消失,这1.6年左右的时间里,恐龙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
1、恐龙祖先是蜥蜴类型物种,二叠纪晚期,生物的演化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趋势,两个趋势都对地球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2、恐龙发展为恐龙本系与哺乳类动物,祖先蜥蜴占有一定优势,随时间演变为后续恐龙。
3、初等进化恐龙在石炭纪已经出现,同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爬行动物西洛锡安蜥龙类。
4、二叠纪时期,恐龙种类渐趋多样化,形状也开始接近最早的恐龙。二叠纪是一个比较干旱的时代,沙漠十分常见。
5、三叠纪时期,出现基龙和异齿帆背龙一类群体生活恐龙,同时预示恐龙种族完全进化完毕。
拓展材料: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的蜥形纲动物,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其是现代鸟类和梁龙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
恐龙有着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其已在地球上全部灭绝。
3个。
恐龙生存在中生代,中生代的年代为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开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结束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前后横跨1.8亿年。中生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纪:
三叠纪(Triassic):2亿5100万年前到1亿9960万年前。
侏罗纪(Jurassic):1亿9960万年前到1亿4550万年前。
白垩纪(Cretaceous):1亿455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
扩展资料:
三叠纪:恐龙的黎明,约距今2.5亿年至2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腔骨龙、虚型龙
代表食草恐龙:板龙
水生生物代表:鱼龙、幻龙
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侏罗纪:恐龙的鼎盛时期,约距今1.99亿年至1.45亿年前,持续约54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异特龙、角鼻龙、蛮龙、
代表食草恐龙:腕龙、梁龙、剑龙
代表水生生物:鱼龙、蛇颈龙
侏罗纪时期,大陆开始真正的分裂,导致以后的恐龙走上了独立演变的道路,侏罗纪的气候开始变得温暖潮湿,植被繁茂,恐龙等生物经历了约5000多万年的进化,衍生出一大片形态各异的恐龙和其他生物。
白垩纪:恐龙的衰亡时期,约距今1.45亿年至6500万年前,约持续8000万年
代表食肉恐龙:暴龙、鲨齿龙、阿贝力龙、棘龙、盗龙
代表食草恐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泰坦巨龙
代表水生生物:沧龙、帝鳄
代表飞行生物:风神翼龙、翼手龙
白垩纪时期是中生代最后一纪,恐龙种类相对于侏罗纪明显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恐龙时代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身体逐渐变小。
2、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
3、转移到树上生存。
4、在树木间跳跃和降落。
5、具备滑翔能力。
6、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OPPO游戏渠道服怎么转到官服1、渠道服是没有办法转到官服的...
1、视频网站: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大型视频网站都有原神的3D动...
为什么LOL大脚用不了了?LOL大脚、盒子皮肤功能都下线...
抖音顾大禹何贝贝是真的情侣吗?1、没有。顾大禹何贝贝是抖...
DNF地下城与勇士6百50万个矛盾等于多少人民币?1、矛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