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羁的哦吟,醉倒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子。历史抚平了风云乍起的波浪,我们翻山越岭,去追寻“三千年前是帝都”的安阳。
安阳是一个古老而静谧的小城,自古生生息息,潮起潮落,都循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从此安定下来,这个古老的民族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直到今天的中国。它凝结着中国远古文化最璀璨的光芒,让经过它的人为之着迷、眷恋。
羑都,我们称它“羑里城”,是世界上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周易文化的发源地。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坐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绎坊、山门、文王演易台、古殿遗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人说,这里曾是灾难的象征,也有人说,这里是智慧的熔炉。然而雨花飞溅,残花成冢,往昔之事或繁华或悲壮,都已悄然而逝,徒留人们在此追忆,追忆逝去的白墙灰瓦,斑驳的栏杆瓦肆。
有一种文字,它曲线优美,生动形象;它如画一般美丽,如万物一般生机灵动。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如今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安阳市也因此闻名遐迩。从此,安阳以“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世界独领风骚。甲骨文不仅是无价之宝,也是安阳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安阳人,我们熟知“司母戊”大方鼎。历经岁月研磨,时光倾泻,中国最大的青铜器于1939年出土。通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细看的话,鼎壁周围以雷纹为地,顶上有龙纹盘旋蜿蜒,四角饰饕餮纹,腹内铸“司母戊”三字铭文。它的出世令世人赞叹不止,是世界青铜器之首。
这里,曾风光无限,美不胜收;这里曾七国之都,繁花似锦;这里曾黎民安详,战事交急……历史在阳光的蒸腾下,化为氤氲,又在空气中流散,一丝淡雅异香,只因氤氲中的故事,故事里的城市——安阳。
导语:羑里城遗址,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的羑(yǒu)里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有关羑里城的语文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羑里城游记
三千多年前,商纣王当政。他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至使国力日衰,而西方周部落却在此时崛起。商纣王担心周部落危及自身统治,于是将周部落首领姬昌骗至都城囚于羑里城7年。时光飞逝,当年英雄往事幻化早已为诗篇,高楼大殿灰飞烟灭。当年这座监牢却因“文王拘而演周易” 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20XX年7月26日星期四乌云汇聚,我站在了羑里城的门外。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大殿,这里没有精致小巧的亭阁,更没有百尺危楼,明代山门后只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土丘高不过数米。石台微微下陷,青苔斑斑。
三千多年了,太多人从这里走过,他们留下的痕迹早已随风而逝,我也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登上台阶,迈过门槛首先看见的是两侧神龟洛书龙马河图,相传周易八卦图就是从他们身上的图案演变而来。继续前进,来到院中。青青绿松,苍苍古柏,松柏相交。一条石径在松柏之间蜿蜒。走在石径上,不时见历代古碑。
在这当中最出名的要数乾隆皇帝的题字。这位自认为千古一帝爱在古迹乱涂乱画的九五之尊现在又在何处?只有这石碑无言对月!再往前就是主殿,没有任何出众之处,与山中小庙别无二致。可一种文化气氛却让人心生肃穆。殿中高大的雕像俯视南来北往的香客,门外石鼎香烟袅袅。
大殿西北角就是 “吐儿冢”, 相传周文王在羑里演易时,被殷纣王得知,为试其真伪,竟残忍地将其长子伯邑考杀害做成肉汤逼其吞食。周文王明知是亲生骨肉,却强忍悲痛将其咽下,尔后再到演易台后吐出,后人在此堆起一个土冢,取名吐儿冢。
冢上青草长的正旺盛,冢中怨魂可已生?大殿西侧演易台外植有一圃蓍草,此草传为伏羲画卦所用。这种伞状的植物,生有淡白的小花团,通体散发异香,只有有灵性的地方才能生长,但此处只有数十株。沿着小径继续走,一个石台出现在眼前台上有一龙型雕它就是羑里井,相传为文王在囚禁时的`水井。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雷声轰鸣,下雨了。站在石台上,大雨倾盆,如一道雨帘隔离了这尘世。千百年来,羑里城经历了多少风雨,谁说的清呢!我只是一名过客。
篇二:羑里城一游
按计划5月5日爸爸、妈妈带我去汤阴旅游。
到了5日早晨,天仍然下着雨。妈妈说不去了,我心理很不高兴:计划好的事情,怎么能随便改变呢?!幸好雨渐渐的小了,9点整我们就带上雨具,冒着蒙蒙细雨出发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羑里城。 一下车,我感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雨水已经将羑里城及其周围的空气和路面、树叶、花草等冲洗得干干净净。
天公作美,这时雨已经停了。由于这两天下雨,虽然现在是旅游旺季,但游人并不很多,买票也不用排很长的队,我们很顺利的进了羑里城大门。一进门一尊高大雄伟的石雕塑像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说这就是周文王。站在台阶下向上望去,真威武呀!
在大门右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羑里城简介。羑里城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相传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被囚期间,文王发奋治学,潜心钻研,完成了《周易》一书。后人为纪念周文王,在这里建庙塑像,世代祀奉。所以羑里城又叫文王庙。
沿着小路向前走去,便看到了“演易坊”三个大字。演易坊有正门和左右两个拱门,看起来十分壮观。穿过演易坊,就看到了羑里城大门,城门石阶下,两旁各有一尊身材高大、威风凛凛、雕刻精湛的石狮。过石狮,拾十九级台阶而上是大门,这才算登上了羑里城,大门上方有“周文王演易处”六个砖刻楷书大字。
在羑里城中部大殿西侧,有一砖石垒砌的高台,高台上有座两层小楼,门额上有一方青石,刻有“演易坊”三字,相传文王当年就是在这里推演易卦的。据导游小姐讲:文王被囚时,文王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住在殷都,纣王为了侮辱文王的人格,把伯邑考杀了做成肉汤,强迫文王喝。
当时,文王已经算出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为了麻痹纣王,忍受屈辱,强将人肉汤咽下。等人走后文王跑到外面将肉吐了出来,这些肉后来都变成了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周围的兔子特别多,这里的人也从来不打兔子,即使打也打不着。据说,从前曾有个人想打兔子,结果兔子没打着,枪管炸了,崩瞎了自己的眼。我问:阿姨,真有这么神吗?导游小姐只笑不答。
我们还观看了文王易碑、乾隆井等处。导游小姐讲:乾隆井以前曾经干枯了,后来重修羑里城时突然自己出水了,到现在从未干枯过……
最后,我们走了“八卦阵”。在“八卦阵”后面还有两座新建的庙宇,导游小姐说那是老子庙和孔子庙,目前尚未开放。下次来时我一定到那里看看。
羑里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羑里城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吐儿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阵等
文王庙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
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王铜塑
文王铜塑,位于羑里城正中,重建于1993年,歇山重檐式建筑,规模恢宏,气势雄伟,是文王庙的主殿堂。大殿正中为文王锻铜塑像,像貌魁奇,神态肃穆,圣哲的内心世界溢于形表。瞻仰之际,令人肃然起敬。
演易台
位于大殿右后侧,重建于1994年,是文王被囚期间,推演“六十四卦”和创作《周易》的地方。台上有文王正在推演《周易》的塑像。塑像形象地反映了文王当年被囚时精心推演《周易》的情形。
此外,还有洗心亭、玩占亭、文王易碑、岣嵝碑等明、清碑碣十余通,古柏约40株。
八卦迷宫
羑里城的八卦阵按文王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分别布有群英阵、连环阵、诱敌阵、将军阵、卧龙阵、长蛇阵、迷魂阵、十面埋伏阵八个阵势。每阵又各有特点。
如群英阵曲折多变,连环阵环环相套,长蛇阵长驱直入,迷魂阵扑朔迷离。游客从离位左拐入阵,穿过八个阵势后,再从离位出来,就算胜利。作为旅游景点的八卦阵虽不似古代作战的八卦阵那样阴森可怖,但也神秘莫测,妙趣横生。
羑里城遗址1996年被颂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