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骑兵和步兵主要采用长矛和弓进行作战,剑是他们的辅助兵器。公元前三世纪末,古罗马军队淘汰了用于砍杀的剑,改用一种稍短的剑,用于刺杀,称为短剑。据希腊历史家波里比阿和罗马历史家李维说,这种剑是按照西班牙雇佣军的剑设计的,它的长度约为两英尺,剑宽约两英寸,很重,剑头十分尖利。剑柄可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
古罗马短剑使用起来比梭镖更加灵便,用处更广。它可以作为劈刺式兵器,砍下敌人方阵中梭镖兵的脑袋。它比单纯用于刺杀的剑更能杀伤敌人。在当时不管什么伤(特别是砍裂刀伤)都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剑有这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李维曾在著作中描述过马其顿士兵“当见到西班牙士兵用剑把人体剁成碎块,将胳膊从人体上剁下,肩、四肢或脑袋与身体分离,颈部被刺得血肉模糊,内脏裸露在外”的情景时,都吓得魂不附体。
另一方面,由于短剑的作用距离较近,不象梭镖那样能够拒敌于较远的距离之外,它对士兵的保护功能要差一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们把盾作了较大的改进。马其顿人加大了原来较小的希腊圆盾的直径,古罗马军队则把盾改成结实的长圆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两英尺,可以将身体的大部分遮盖住。其形状有些象琵琶桶的平面。它用木头制成,上面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用这种护身装具,古罗马士兵比马其顿甲兵行动较为轻便。
古罗马士兵使用短剑时,在其右前方需要大约六英尺的空间。他必须逼近敌人才能刺伤敌人,因此,这样的战斗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短兵相接,需要具有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古罗马直到共和国时期才具备了成熟的政治和心理条件,使得士兵基本上能够独立自主地使用兵器。共和国的罗马人是国家的公民,而不再是君主国的臣民。
古罗马军队的士兵有四种类型,他们都是自由公民,具有忠诚于国家的强烈意识,第一类是少年兵或称轻步兵,他们年龄最小,最灵活敏捷,但又最缺乏训练;第二类是青年兵,他们年龄稍大,经验较多,组成了军团重步兵的第一战列;第三类是壮年兵,平均年龄约三十岁,他们成熟,顽强,经验丰富,是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组成了军团重步兵的第二战列;第四类是成年兵,他们年龄最大,老成稳健,正好弥补了少年兵鲁莽的缺点,组成了重步兵的第三战列。
古罗马的青年兵和壮年兵均配备有两支重标枪和一支宽刃的护身短剑。每人还携带着长圆形凸面体的古罗马盾。成年兵不配备重标枪,也不带短剑,只有一根12英尺长的长矛。少年兵配备有普通标枪和投镖。为了使远距离投掷兵器能够取得多种效果,古罗马人有时还使用外国雇佣军,如巴利阿利投石兵和爱琴海地区的弓箭手等,跟古罗马军队的少年兵配合作战。
在马略改革后,罗马军队里不再有不同队列的区分,而是改为了辅助军团与主力军团结合的形式。其中主力军团的步兵多为剑盾兵,延续了青年兵与壮年兵的作战方式,一直持续到帝国末期。 早期西班牙大方阵的编队体制为纵队,每个纵队下辖5个步兵连,总人数在1000-1250人左右(即每连2),兵种包括长枪兵、弩兵、戟兵、剑盾兵、火枪兵,火器配备比例并不高,且性能较差,并在作战时视情况配属1-2个骑兵连。这些部队以不满员的编制(大约每个连队只有165-172人左右)参与了西班牙与法国、意大利军队的战争,并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在这些战斗中,一些西班牙指挥官认识到了火器的作战价值,并在战争结束后向王国建议改进。
1525 年左右,西班牙军队在纵队编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更大的步兵团编制。初期的西班牙步兵团包含3-6个步兵纵队,在作训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种标准化的、包含 3个步兵纵队的步兵团,每团3000-3750人左右,其中火枪兵的数量大约在6%-8%左右。此时西班牙火枪兵装备的是长度约1.4米左右,口径大约在 30毫米的火绳枪,虽然其口径较大,但是枪管长度只有0.5米,发射的弹丸有效射程只有30-50米,装填速度很慢,即使是老手也只能勉强做到每分钟能发射1次。
早期西班牙方阵中的火绳枪兵站位和全盛时期不同,不过其具体站位方式说法众多,有认为他们是在方阵的前5-6排列横队的,也有认为是间隔在其它兵种横队之间的,还有是认为他们在方阵前方10米之内列2-3排横队的,总之很难确定其具体列阵方法。我个人觉得,第一种说法可能性比较高,主要是和他们使用的战术有关。西班牙火绳枪兵使用的战术是西班牙独创的后退装弹战术,前排士兵实施齐射后穿过每列之间的缝隙退至最后一排装弹,当最后一排火枪兵退至列尾后正好是近战兵种填补至第一排与逼近的敌军交战。
早期西班牙方阵的阵型基本为正方型,虽然其中坚力量为头戴壶型盔、身穿板式胸甲、使用4 米长矛的西班牙长枪兵,但是其他兵种也有很抢眼的表现。在和法国、意大利附属瑞士雇佣兵的作战过程中,西班牙剑盾兵战功卓著,他们总能在作战过程中冲进瑞士方阵内部打乱其配置,虽然其对方阵的作战原则是侧翼迂回,但是有些狂热的家伙创造过正面冲击成功的战例,人品啊……
西班牙剑盾兵是早期西班牙方阵的重要配属兵力,他们的强悍作战能力导致原先和他们配置在一起的戟兵变成了第二个退出西班牙方阵编制的兵种(第一个是弩兵)。
西班牙剑盾兵大都为军龄较长的老兵,经过了严格的剑术训练,身穿防御严密的全身板甲,使用的是西班牙制剑中心托雷多城生产的托雷多单手细刃钢剑(类似现代的西洋细剑)和仅重二公斤用钢板木材铆接制造的西班牙小圆盾。托雷多生产的钢剑出厂需要经过及其严格的测试,包括扳成半圆型的弯折测试、砍劈牛皮的锋刃测试、戳刺薄钢板的穿透力测试等。西班牙剑盾兵的攻击大多由细刃钢剑突刺来完成,有时也使用挥砍劈刺类型的攻击方式。
1534-1535年左右,西班牙将其驻意大利的所有部队整编为3支大型部队,并将其命名为“那不勒斯步兵方阵”、 “西西里步兵方阵”、 “伦巴底步兵方阵”,西班牙方阵正式问世。
西班牙方阵是在16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的,虽然早期西班牙方阵也能取得战场统治权,但是较近的远程火力使胜利者也承受了较大的伤亡,并且在驱逐敌方骑兵这个附加任务上表现很差。
西班牙方阵中的火枪手装备“穆什克特”火绳枪后,其火力控制范围大幅增加。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成建制的出现装备小型火器的骑兵,他们装备的火器让他们可以不用冲进人群中也可以打乱方阵队形。为了应对这种逐渐增加的威胁,西班牙人对其方阵进行了一些改良:完全淘汰了已经落后的剑盾兵;对火绳枪兵和长枪兵的比例进行了数次提高(起初提高到了27%左右,最终达到了1:1的比例);将原先配置在阵中的火绳枪手移至大方阵的四角单独结成四个小型方阵,增强对各方向的战场控制力,但在杀伤、阻滞迂回到侧翼的敌军骑兵动作后立即退入中央的长枪兵方阵中。经过以上改良的西班牙大方阵进入了它最辉煌的年代,直到其1643年 5月被法国孔代亲王在罗克鲁瓦战役中彻底击败。
全人族兵种
游戏中人族兵种一共分为3类,通过升级基地进行进阶。
Recruit(盾斧兵/一类兵种)
材料:4块肉
血量:75
攻击:10-10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手持盾斧,身披盔甲的士兵虽然简陋,却是游戏中最为实用的。材料不仅简单产量还高,4块肉就能生产出3个士兵,非常适合前期的开荒!
Pillager(火把兵/一类兵种)
材料:2个木头,3块肉
血量:75
攻击:13-13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人族当中最穷的兵种!他的攻击力确实要比盾斧兵高上3点,但攻速极慢,每次攻击呢还必须站在原地准备半天,非常不适合快速作战。在这里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脑洞能力!他是怎么想到2块木头做3个火把的勒!O__O “…!
由于时代变迁,人类不断施展自己长处,尤其在铁器方面的理解有了很大进步。为了防御外来部落入侵,使用多样化的武器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Soldier(剑盾兵/二类兵种)
材料:2个石头,4个肉,2块铁
血量:200
攻击力:18-18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士兵的武器和盔甲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利剑和铁甲让剑盾兵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血量和攻击力都有所提升,但前期材料的紧缺,建议后期大型团战时在大量生产。
Hellebardier(长斧兵/二类兵种)
材料:1个木头,1块石头,4个肉,2块铁
生命:165
攻击:30-30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脱去了盾牌,换上了长斧,相比盾剑兵,只有攻击力得到了提升。
Marksman(弩箭兵/二类兵种)
材料:2个木头,4块肉,2块铁。
生命:125
攻击:35-35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为了获取更多的弩箭而换上布甲。攻击力高,射程远,唯一缺点就是只能原地射击!
Hellebardier(轻骑兵/二类兵种)
材料:1个木头,1块石头,4块肉,2块铁。
生命:165
攻击:30-30
防御:0
生产数量:3个
就是给长斧兵按了一匹马。属性除了移动速度,什么都没有变。很适合快速作战。
Catapult(投石车/二类兵种)
材料:20个木头,10块石头,15块铁
生命:300
攻击:300-300
防御:0
生产量:1个
需要的材料巨多,因此增益也不少:攻击高,群攻,带击退效果。缺点则是行动慢,攻速慢。如果前面有大军当肉盾的话,这东西收割小兵就非常不错!
人类对新事物的不断发现,终于找到了魔法根源——泉水!
Mentalist(法师/三类兵种)
材料:4块木头,7块肉,3个泉水。
攻击:80
生命:300
防御:0
产量:1个
得到了魔法力量后,即使穿着布甲也可以获得很顽强的生命力!攻击力高,群攻,可以定点攻击。适合后期的团战。
Armsman(重锤兵/三类兵种)
材料:4个石头,7块肉,3个泉水
攻击:85-85
生命:450
防御:47.5
产量:2个
盔甲与武器在魔法的加固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是一个很好的肉盾,耐打,攻击力高。
Paladin(重骑兵/三类兵种)
材料:2个木头,2块石头,7块肉,3个泉水。
攻击力:75-75
生命:400
防御:0
产量:2个
由于马的承受重量有限,为了获得移动速度,导致攻击力和生命都下降了。适合突破阵型攻击对方远程输出!
剑盾兵要比刀盾兵强,剑盾标它的反结反应速度明,简历灵敏度都要比刀盾兵强
公元三世纪起罗马短剑已经开始退出,罗马开始重视骑兵,使用长剑了。在君士坦丁的军事改革中,罗马传统的剑盾兵作战方式被改变,一些武器装备也由于财政问题一日不如一日,被简化甚至取消。后来军团中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雇佣兵,他们已很少使用剑盾的作战方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剑盾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编者按:剑盾兵与长矛兵谁更强,这算是网络上,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了。而关于这个话题,经常被当做案例研究的,莫过于作为剑盾兵的罗马军团与马其顿方阵长矛兵的对决了。(“本文将马其顿方阵视作纯粹使用萨里沙长枪为代表的重武器步兵部队,而不包括其他兵种”《马其顿方阵战术系统研究》)。那么罗马军团是如何击败马其顿方阵的呢?
我们先从经典的皮纳德之战来看,罗马军团是如何击败马其顿方阵的。按照通常的说法,此战是马其顿方阵在平地击败罗马军队,罗马军队在山地击败马其顿方阵。但实际情况并没那么简单。
插一句这一仗的马其顿参与军队成份,按照李维记载,战前马其顿国王佩尔修斯集合了他的全部军队共15000人,但是战后统计的马其顿人的损失却多达3万。按照阿里安对马其顿人的定义来看,“这里的马其顿人并不是种族特指,有概括意义”(《亚历山大将道》)。此战中,真正马其顿人并不多,更多是仆从军。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佩尔修斯在开战之前要求和,应该是想积攒力量。
此战,马其顿方面,“佩尔修斯采取了两线布置,将部队编成一个二层方阵,配置在中央位置,每边再配置一定量的轻装兵,骑兵则配置在两翼”(《谋略》)。考虑到15000马其顿军队中,骑兵有3000人,剩下的轻步兵大概也有几千人,所以方阵步兵数量最多只有几千人。按照开战后的情况来看,真正的马其顿方阵步兵应该被布置在右翼,左翼应该是由非马其顿人组成的军队。
罗马则按传统,罗马军团布置在中间,两翼布置同盟军团。战斗开始后,罗马右翼同盟军凭借大象率先击败马其顿左翼(《建城以来史》)。但是右翼的罗马军队和同盟军确遭到了惨败。按照普鲁塔克记载,“埃米利乌斯上前观战,发现马其顿军队巳经把长枪(萨里沙)的枪头扎入了罗马人的盾牌,罗马人因而无法用剑够到他们。他看到其他马其顿部队正在由侧奚迂回包抄前面的目标,并把长枪置于同一水平面,抵挡罗马的携盾部队,他还看到了马其顿人联结盾牌的威力……此时,惊愕与担忧袭上了他的心头。由于无法攻破马其顿的长枪方阵,罗马军团在这里后退了”。
之后,右翼迎来了战斗的第2阶段。按照通常的说法,马其顿方阵到达地形不平坦的地形之后,方阵被破坏,所以被罗马人击败。但另有史料记载,马其顿军队在追击的时候,仍然保持完整的阵型,保卢斯设法让骑兵冲击马其顿军队,最后击败了马其顿军队。那么究竟谁的说法正确?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不同一个时间发生的事。按照《建城以来史》的记载,对这场战斗最可能的解释是,战场上发生了几次不同的战斗。罗马人先是把方阵从马其顿的阵列里孤立出来,然后将其打散了。
佩尔修斯的两线布置,可能是从伊苏斯之战中受到启发。虽然亚历山大大帝不是有意为之,但是明显可以解决方阵在不平之地断裂的问题,即用后线的部队填补前线的部队断裂处。所以罗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机会。而此时,罗马骑兵在击败马其顿骑兵之后,回师进攻方阵步兵。此战中,马其顿骑兵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意味着罗马骑兵击败马其顿骑兵后,没有追击马其顿骑兵,而是是直接回击马其顿方阵。罗马的左翼可能也参与了侧击马其顿方阵。这才导致马其顿方阵被破坏。按照李维记载,马其顿方阵铜盾兵和轻盾兵之间被被罗马军团突入,且罗马人主攻铜盾兵,从而击败了马其顿人。总之,这一战,与其说地形击败了马其顿方阵,不如说是骑兵战象,还有左翼合围击败了马其顿方阵。
接下来说下喀罗尼亚之战,此战,罗马军团在平地击败了马其顿方阵。按照普鲁塔克的记载:“当罗马人看到正面敌人是15000名奴隶的时候,这股愤怒之气使他们占得上风。米塞瑞达底的王室指挥官,公开宣布要把自由赐给这群奴隶,所以才将他们配置在武装人员当中。据称有位罗马的百夫长看到这种情形,说他除了在农神节,从来不知道其他时间还可以让奴仆摆出主人的派头。这些人(奴隶)的队伍不仅密集而且形成很大的纵深,加上无畏的勇气,能够抵挡军团的人攻击,并且使前进的速度放慢下来,最后还是罗马人将投射武器的威力,如同暴风雨倾注在敌人的正面,迫得他们放弃抵抗四散逃奔”。单从这一段来看,是罗马军团靠投射武器击败马其顿方阵,但是记载这一战的不止普鲁塔克。
按照阿庇安《罗马史》的说法,在平地的时候,面对本都军队的挑衅,苏拉没有选择和他交战。但“当他看见敌人在喀罗尼亚附近多岩石的地区扎营,在这个地方战败者没有逃亡机会的时候,他占据附近一个广阔的平原,领导他的军队前进,想迫使阿基拉斯作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在那个地方,平原的坡形,无论前进后退,都是有利于罗马人的,而阿基拉斯则为岩石所包围,他的全军无论如何不能同时行动,因为地势不平,他不能把他的军队聚集起来……”
可以看出,罗马人一开始就占据有利地形,马其顿方阵处于不利地形。按照阿庇安《罗马史》的记载,阿基拉斯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一开始就派出骑兵与镰刀战车,希望阻止罗马军团,但被罗马军团击败,之后阿基拉斯用骑兵继续连续进行冲锋,把罗马军队的阵势截为两部分,由于他们人数少,所以两部分都被完全包围。这就说明骑兵的冲锋对罗马军团,造成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之后全靠苏拉的骑兵才迫使本都军队解围。之后在本都军队开始重组之时,苏拉率领骑兵和两个大队发动攻击,率先击败了本都的右翼。之后的罗马左翼也发动进攻,击败了本都右翼。本都军队左右两翼都被击败,又在不利的地形之上,中间的马其顿方阵失败已是必然。事实就是,当时的马其顿方阵在被普鲁塔克所说的投射武器击败之前,已经处于两翼被击败,中军在后退状况。普鲁塔克所说的靠投射武器击败,只是片面的。
综合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形对马其顿方阵确有影响,但是不是绝对因素,罗马军团最终击败马其顿方阵,靠的人力优势与将领的优秀。双方的武器,即剑盾与长矛互换,会战的结果可能也没有太大变化。武器的因素,可能会决定几个人对决的结果,但对于成千上万人的会战来说,只能算是影响因素之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微漫烟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