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国是指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其领导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东汉末年出现许多割据势力,其中魏国、蜀国和吴国是最具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他们相互制约,明争暗斗,让东汉以最快的速度灭亡,从而出现混乱的三国时代。
02
魏国: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03
蜀国:蜀汉(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04
吴国: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三国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
一、魏国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二、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三、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喜欢吴国的人比较少的原因
因为立国基础不同,好感度不一样。魏国和蜀国的开国国君是曹操和刘备,两人都是亲自打天下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曹操打败了袁绍,扫灭了吕布,统一了北方,这个功绩在当时是无人能比的。
刘备是草根,白手起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蜀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期间,他和最强大的对手曹操周旋,连曹操都认为他是最难对付的人。再加上他以兴复汉室为宗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支持。而孙权则是继承父兄的基业,得来全不费工夫,自然就得不到人的好感了。
1、历史上的三国是哪个三国。
2、历史的三国是哪三国。
3、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4、历史上的三国有哪些。
1.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2.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4.延康元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5.蜀国,三国之一。
6.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
7.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8.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
9.263年为魏所灭。
10.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11.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
12.由于和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13.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
14.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15.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
16.孙吴领有汉末扬州和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
17.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18.天纪四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演义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内有十常侍颠倒黑白,祸乱朝纲。外有张氏兄弟高呼“苍天已死,黄巾当立”的口号,掀起浩大的农民起义。一时间狼烟四起,刘家朝廷宛如大厦将倾,岌岌可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曹操(鲍国安 饰)、公孙瓒、袁术、袁绍、吕布(张光北 饰)、刘备、孙策、关羽、张飞、诸葛亮(唐国强 饰)等各路豪杰不断涌现,从群雄逐鹿到赤壁之战,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统,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大幕缓缓拉开……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编。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hp6v 提取码: hp6v
问题一:《三国演义》的三国分别是哪三国? 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是魏、蜀、吴。
其中魏国是曹操建立起来的,但曹操并没有真正做过魏国的皇帝,是由他的儿子曹丕做的第一任皇帝;
蜀国的皇帝是刘备;
吴国(也称东吴)的皇帝是孙权。
问题二:三国是指哪三国,皇帝分别是谁? 东汉末年以后的三国鼎立:魏国 蜀国 吴国
魏国(曹操),占据北方,西凉等中国大部分地方。
汉(刘备),一般称之为蜀汉。占据巴蜀,云南等地。
吴国(孙权),占据江东和荆州的南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
魏蜀吴,魏始于曹操 他的儿子曹丕 费汉室称帝
阀 蜀 刘备,曹丕废汉帝后 以皇叔身份自立为帝
吴, 孙权,曹丕篡位后 自立为帝
问题三: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曹魏,刘蜀,孙吴三足鼎立,瓜分天下。曹魏,位居北方,最先建立,是由曹操的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建立的。
蜀汉,占据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陕西南部,由刘备221年称帝建立的。触
孙吴,在东南,228年孙权称帝,建国号吴。
问题四:三国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30分 魏国
公元220年由魏文帝曹丕建立,公元265年灭亡,魏朝,计曹操共六帝。占据北方。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是魏蜀吴三国中国力最强的
蜀国
三国时期的蜀国(221年-263年),即蜀汉、又称季汉。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续汉之大统,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蜀汉始于昭户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吴国
东吴(229年―280年)即三国时代的吴国,亦称孙吴。3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首都开始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222年,孙权称吴王。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则东吴也应始于此年。 280年,亡于西晋,三国结束。
另:朝鲜历史中亦有前三国和后三国时代。
前三国
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朝鲜三国时期”。高句丽是这一时期半岛的霸主,据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记载,高句丽好太王迫使百济和新罗臣服于高句丽,并且击退了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国交战,开始不断陷落。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百济由高句丽建立者朱蒙的两个儿子在今首尔的位置建立。百济吞并了马韩部落,并在4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了朝鲜半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后受到高句丽扩张的进攻,都城被迫迁往熊津(今公州),后又再次迁往泗(今扶余郡)。前57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且吞并了辰韩部族立国。6世纪中叶前,新罗吞并了伽。668年,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百济后,灭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后三国时期
后三国是后百济、后高句丽、新罗的统称。持续了50多年,至936年高丽国的建立。新罗末期,贵族的王位争夺之势日益严重,中央集权逐渐弱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胡族势力日益增强。889年,新罗王督促地方征税,遭到农民们的强烈反对,进入了全面的内乱时期。各地出现了许多反新罗势力,代表性的有沙伐州的元宗和哀奴、北原的梁吉、完山州的甄萱、铁原的弓裔、竹州的箕萱等。新罗名存实亡,割据者无数的地方势力。甄萱于892年在武珍州(现光州)称后百济王,对外派遣使臣至吴越国。898年弓裔在松岳(现开成)定都,称后高句丽王,910年移都至铁原。
问题五:三国是哪一年统一的? 魏灭汉后于公元269年备战伐吴。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年三月攻下石头城,顶皓降,吴亡,三国归一。
问题六:三国演义中三国是指哪三国? 汉(蜀)魏吴 刘备所建之国国号为“汉”,所以应称为汉国而不是蜀国。蜀称是后来晋朝为了压制蜀汉的正统性以地称国的结果。称蜀不称汉,汉国就降为一个地方性政权。所以说三国因是汉魏吴三国。
问题七:什么是三国?所谓的三国时期到底是从哪里开始的?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风云嬗变、苍海浮沉,各路英雄豪杰、智谋策士,纷纷在命运无形齿轮的牵动之下,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叱咤风云,各自演绎着一出出英雄悲壮、荡气回肠的故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这段英雄浪漫的年代、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经过了千年传承与尘封,虽然渐渐褪却了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豪情与浪漫。可愈发清晰的,是古人无穷无尽的智慧,还有那厚重辉煌、催人奋进的梦想。
说到“三国”,真是一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提起三国时代,有人会想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有人会想到曹操、刘备、孙权,有人想到衣带诏,有的人还会想到空城计,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这类武将们的排名问题。究竟谁是英雄?谁是智者?我们,就从对“三国”的认定开始说起。 那么,三国究竟是哪三国,三国时代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大家会说,显而易见:魏,蜀,吴。三国时期开始的标志,则应该是汉献帝把帝位禅让曹丕,代表东汉结束(220年);或者是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代表三个政权并立(229年)。 但是,你会发现如果采用这两种分法,三国著名人物曹操就一点也没有沾上“三国”的边,刘备也基本没沾上边。赤壁之战,官渡大战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也统统没有了。而无论是曹丕称帝以后,还是孙权称帝以后的时间里,并没有太多广为人所知的三国故事。很多人称之为“后三国时代”。而且,东汉并非一下子就分裂成了魏蜀吴三瓣;魏蜀吴三国的开国与灭亡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所以若是能简单的认定魏朝就是三国时代,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被大众认知的三国,除了三国并立的那段时间,还包括所谓的“东汉末年”。 那东汉是如何进入“末年”的呢?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大家知道,每个王朝的兴亡,都不可能真的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这中间都是一个蜕变或者腐化的缓慢过程。而认定一个时代的始末,只能参考重大的历史事件。提到重大事件,有人会说黄巾起义,有人会说董卓进京。但其实,黄巾起义很快就被朝廷镇压下去,张角本人也被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而董卓在丞相位置上的时间其实不长,而且他死了以后,“忠臣”王允上位,天下割据纷争的格局却还是没有改变。所以,不能单纯的认定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的现象是张角、或者董卓造成的。其背后,一定有深层的原因。 《三国演义》开篇的时候首先讲到一句话,就是论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罗贯中看来,三国时期是一个由合而分的时期。也就是由帝国制度转变为封建制度,由中央集权转变为地方各自为政的局面。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采用了分封之制,封了成百上千个诸侯国,几百年来,这些诸侯国经过漫长的斗争和兼并,逐渐坐大。南方的楚国首先称王,在长江流域宣告独立,分封诸侯,当起了天子,与黄河流域的周王朝南北对峙,开启了三百年春秋乱世。后来战国七雄并列于世,秦始皇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统一文字、度量衡,终结封建,建立帝国。然而又过了不久,秦帝国内乱,六国旧贵族趁机纷纷起事,推翻强秦。最后项羽践位天子,复辟分封制,大封诸侯,旋即被诸侯刘邦所取代,是为汉王朝。汉王朝起初仍采用分封之制,可几百年中,中央通过不断的集权,灭异姓王,平同姓王,终于强化了中央的统治,又演变成了帝国制度。 帝国制度下,中央强,地方弱,地方上的官员(一般称为刺史、太守、县令)和土势力(称为世家、宗贼)若想变强,没有特定的契机,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若变强,中央感觉到压力,一定会来消灭你。地方势力无法崛起,天下才得以一直安定。而破坏这种平衡的导火索,就是黄巾起义。东汉帝国,从汉和帝时期开始,朝政一直由一群没有文化的人主持着。东汉在外戚和宦官的操纵下,政治黑暗、国力枯竭,导致民不聊生、......
问题八:古代的三国演义是指哪三国 魏蜀吴
问题九:三国是指哪几个国家?他们的首领分别是谁? 魏蜀吴 曹操刘备孙权
问题十:三国指哪三国 三国指中国古代东汉末军阀割据的三足鼎立的三个强国魏、蜀、吴。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创始的,让他大儿子曹丕当了第一位皇帝,占领了中国长江以北的大片领土,胆是这三国最强的;蜀是汉皇室后裔刘备创始的,占据四川、湖北等中国西南的主要地区,刘备就是第一个皇帝;吴是江南望族小霸王孙策创建,但他身先死,他弟弟孙权做了第一位皇帝,占据江南的中国东南大片土地。最后三国归晋前是蜀国被魏国灭,之后魏国又被司马懿的后代所代替,最后司马家族就灭了吴国,建立了晋朝。
三国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