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不撤,守到死:
1、明朝崇祯皇帝死守【北京】(明朝灭亡)
2、洪秀全死守【南京】(太平天国灭亡)
3、陆秀夫、张世杰死守【崖山】(南宋灭亡)
4、张自忠死守【枣宜】(抗战牺牲最高将领)
5、张灵甫死守【孟良崮】(解放战争转折)
6、史可法死守【扬州】(南明大溃败)
7、张巡死守【睢阳】(牵制安史之乱)
8、关天培死守【虎门】(清朝开始屈服)
9、瞿式耜死守【桂林】(南明官军被迫求助农民军)
10、庞德死守【樊城】(放箭射伤关羽,削弱关羽战力)
一、死守北京
明朝两线作战,西拒李自成,东抗清军,最后兵力不足,北京被攻克。1644年,崇祯皇帝死在北京。
二、死守南京
清军攻南京,气势汹汹,李秀成劝洪秀全撤退,洪秀全不撤,1864年死在南京。
三、死守崖山
蒙古铁骑席卷大陆,陆秀夫、张世杰背水一战,死守崖山,1279年战船受损,陆、张两人沉海而死。
四、死守枣宜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1940年,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守枣宜至死。
五、死守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打破国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1947年,张灵甫死守孟良崮至死。
六、死守扬州
清军南下,于1645年在扬州遭到史可法的顽强阻击,清军一时受挫,后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炮轰一昼夜攻陷扬州,史可法死之。
七、死守睢阳
张巡带领数千士兵守卫被叛军围困的睢阳之时,还是有可能杀出一条生路、保全性命的,但他深知睢阳一丢,唐王朝就会永远失去江淮地区,那么再次复兴的希望就没有了。于是他放弃了逃跑的一线生机,而选择了死守,他希望,哪怕是周边有一个节度使的援兵赶到,睢阳的形式立刻就能够得到逆转。757年,张巡死之。
八、死守虎门
关天培任广东水师提督,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天培亲自指挥,尽管守军人数低于对方数倍,面对英军猛攻,仍死守阵地,顽强抵抗。最终因援军未至,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
九、死守桂林
南明最后一个有作为的兵部尚书:瞿式耜,自澳门借得葡兵三百人、重炮数门,故一时收复失地甚多,桂林亦因之而久守。1650年,清兵从全州进攻,桂林城内粮饷不足,守军大乱,兵部尚书瞿式耜、(张居正的后代)张同敞一起殉国。
十、死守樊城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三国最善守的大将是霍峻。
霍峻这个人的名字,相信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霍峻这个人乃是川蜀名将,当年刘备进取西川之时霍峻负责镇守刘备的后方城池葭萌城。当时刘备把精兵猛将都带去攻打刘璋了,留给霍峻的兵力不但数量只有几百,同时也是老弱病残。
然而霍峻却把这些老兵、弱兵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替刘备坚守葭萌城一年有余。期间打退扶禁、向存等万余人的进攻,双方相差100兵力,真不知道当时的霍峻是如何战胜他们的。而且,霍峻还可以坚守1年。
若论守城功劳来看,霍峻完全可以排在第一的宝座。三国时期十大守城大将,排名前三位的,曹仁、郝昭、霍峻、如果给他们适当的兵马,即使是关羽张飞二人联手又奈他们何。
三国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三国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它们的都城分别是洛阳、成都和建业。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战国时期齐国田单,以即墨和莒二城抵御已吞并齐国其余领土的联军,后帮助齐国复国。
战国时期赵国李牧,率领赵国精锐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打出大胜的反击战,又挫败秦国进攻。
秦朝时期蒙恬,同样是抵御北方匈奴人的名将,也打出过大规模的反击战胜利。
东汉时期耿恭,本就是抵御北匈奴的将领,更有疏勒城之战这种千古流传的名战。
东汉时期祭肜,抵御过鲜卑和匈奴联军的大规模入侵,后来以外交等手段安定东北边疆。
三国时期魏国曹仁,先后赤壁惨败后抵挡住周瑜对溃军的追击,后又在樊城死扛关羽的进攻。
三国时期张辽逍遥津之战抵御孙权、罗宪在蜀亡后抵御东吴、郝昭和郭淮抵御诸葛亮姜维北伐。
十六国时期前凉谢艾,率前凉军挫败后赵的进攻,毁灭石虎统一北方的意图。
南北朝时期刘宋臧质、南梁羊侃,盱眙保卫战挫败拓跋焘、台城保卫战挫败侯景的进攻。
南北朝时期西魏韦孝宽,玉璧之战为著名守城战,间接导致北齐雄主高欢的死亡。
东汉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臣武将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善于防守的名将;曹魏有曹仁、文聘、郝昭、满宠等等;蜀汉有霍峻、罗宪、王平等等;东吴有徐盛、朱然等等;这些人,都是当世知名将领,在防守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之为守城大将;任何城池,在他们手中,都能达到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效果;
那么?这些名将,应该如何排名呢?
以下排名,仅属个人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包涵,以及指正;感谢您的点评;
排名如下:
第一名:曹仁
个人认为,以上几位中,只有曹仁称得上“帅才”;他的军事战略眼光,军事战术水平,以及临阵应变能力,都处在顶级水平,符合当代名将的标准;另外!曹仁还有一大绝技,是很多名将所不具备的;就是他的治军水平,凝聚人心的能力;每当队伍陷入困境之中,军士们都非常惊慌失措,被庞大的恐惧感包围的时候,曹仁总会找到足够的理由,来凝聚人心,使得满城将士,甘愿与他共同进退,同生共死;
曹仁在防守战中的表现,应该处在东汉三国时代的第一水平,这点争议应该不大;
其他战绩姑且不说,单单“樊城之战”,一战就足以奠定曹仁“第一守城名将”的威名;
关羽的樊城之围,使曹仁的几千老弱残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其凶险程度,高达五颗星,纵观古今,再也找不出哪次围城,比樊城之围更为凶险了;曹操也曾说过,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城、即墨之围,也不如樊城之围凶险;
那么?樊城之围,到底有多凶险呢?且看
关羽包围襄阳,进军樊城之际,曹操考虑到问题的严重性,派遣于禁、庞德等人,督领七军支援樊城;但是!当于禁等人抵达樊城之后,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天灾,天降大雨十余日,导致汉水暴涨,山河泛滥,平地水深五六丈,于禁等七军,皆退无所据,三万人马全被关羽所俘;
于禁等七军,本来是支援樊城的援军,现在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帮到曹仁,反而使得樊城的将士们士气严重受损;樊城的兵士闻知此事后,都惊恐万人,不战自乱;曹仁独自激励将士,以沉白马示意共同进退,将士们重新燃起了坚守的信念;数千兵士,决定同生共死,誓死以保卫樊城;
士气问题总算解决了;
但是!曹仁还面临着更大的问题;城池被大水淹没数日,城中粮草严重不足,若是援军再不抵达,城中军士就只能饿着肚子跟关羽打仗了;而且大水蔓延不休,平地水深五六丈,城墙没被淹没的,仅仅只有数尺而已;他的这座城池,已然不再是城池,无异于平地,甚至还不如平地;关羽数万大军,以蒙冲斗舰包围樊城,设置数重包围圈;
在这种情况下,曹仁数千残兵,居然能在援军到来之前,坚守住樊城不失;曹仁在守城方面的成就,不可能再被同时期名将超越了;个人认为!曹仁第一,当之无愧!!
第二名:徐盛
徐盛一生,最精彩的防御战,应该有两场;
第一场:黄祖的儿子黄射领数千兵马攻打徐盛,当时徐盛的城中,兵士还不足二百;也就是说,徐盛这边领着一百多人,去抵抗黄射数千大军的猛攻;两边交锋,徐盛方立斩敌军千余将士,之后徐盛大开城门,领全军出击,大破黄射大军;以百余人,对战数千人,不仅能坚守城池,还能达到速败对方的效果,不愧为东吴虎臣;
第二场:曹丕御驾亲征,领大军攻打东吴;徐盛出奇谋以退曹丕,不费一兵一卒;徐盛令将士沿江修筑假围,围上设置假楼,江边停靠战船,以给敌人准备充分,兵力充足的假像;徐盛就这么随便一捣鼓,就能轻松吓退曹丕大军,不愧没防御战老手;
第三名:郝昭
陈仓之战!!知名度非常高的一次战役;郝昭独以千余守将,坚守陈仓城池,诸葛亮大军数万,以云梯猛攻城池,最后无功而返;
第四名:霍峻
霍峻为蜀汉名将,刘备与刘璋撕破脸皮之后,领大军反攻刘璋,以霍峻独领数百将士驻守葭萌城;刘璋万余兵士沿阆水而上,围攻霍峻,霍峻坚守城池,长达一年之久;之后!霍峻趁敌军松懈之际,出其不意,领军大出,大破敌军,并斩杀敌将向存,大获全胜;
古代打仗,通常分为野战和攻坚战,野战就是双方都不守城,在城乡之间互相攻伐,攻坚战就是一方攻城,一方守城。相对野战而言,攻坚战的难度更大,惨烈程度最高,对百姓的摧残更加彻底。攻城一方通常会围困城市,攻方为了切断敌人外援或者寻找战备物资,会对城市周边进行清剿,扰民屠民的事经常发生。守城一方为了尽最大程度开发战争潜力,通常会强迫城里的百姓参军作战,或者服劳役,或者征收物资。古代擅长守城的将军有赵国廉颇、唐朝张巡。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作战勇猛果敢,屡立战功,以勇力闻名于诸侯。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也就是说廉颇的成名之战是跟乐毅伐齐得来的。阏与之战时,诸将都认为不能救,廉颇也惧怕秦军,认为不当救阏与。赵奢提出“峡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率军击杀秦军十万,解了阏与之围。秦国又发兵攻几,廉颇这次勇敢的率军出战,将秦军击败,成为第二位击败秦军的赵国将军。
长平之战时,廉颇根据敌强我弱之势采取守势,意图拖跨秦军,再战而胜之。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战神白起面对廉颇这样严密的防守,也无计可施,最终采用反间计让赵国临阵换将,才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张巡,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将。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张巡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公元756年二月,令狐潮率领燕军一万五千人意图夺回雍丘,张巡据城而守,击败了燕军。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张巡据城而守,智计百出,多次击败燕军。睢阳保卫战时,张巡数千人抵抗燕军十余万人,坚持两年有余,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