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至元五年至十六年(南宋咸淳四年至祥兴二年,1268年—1279年),在蒙宋战争中,元忽必烈汗攻灭南宋,统一全国的作战。 蒙哥汗攻宋命丧钓鱼城(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山上)后(参见钓鱼城之战),忽必烈于中统元年三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兰旗东北闪电河北岸)继汗位,是为元世祖。忽必烈重用汉人将帅、谋臣,依仿汉法,改革官制,确立中央集权,建立了蒙汉统治阶级联合的新王朝。四月,其弟阿里不哥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剌和林)称帝。忽必烈为讨阿里不哥,暂与南宋息兵修好。南宋因政治腐败,致贾似道得以擅权。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为隐瞒开庆元年(蒙哥汗九年,1259年)乞和真相,网罗亲信,极力打击陷害有功将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帅,或被罢官,或被治罪而死,致使民心相悖,将士离心,战备松弛,坐失强兵固边大好时机。忽必烈在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又迅速平定李璃之乱(参见蒙古平李璮之战),政权得以巩固,即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组训水军,积极进行灭宋准备。在总结窝阔台攻宋及蒙哥攻宋得失的基础上(参见窝阔台攻宋之战、蒙哥攻宋之战),制定了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入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
端平二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
开庆元年,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
咸淳七年,忽必烈在大都建国号为元。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年仅35岁的宋度宗去世。其长子赵显即位,为宋恭宗。当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
德祐元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
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宋恭宗被俘。南宋灭亡 。
扩展资料:
宋朝制度:
1、政治:
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2、军事
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统领。
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3、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元朝的统治者大家都知道是蒙古族,蒙古这个民族是由古柔然人在外兴安岭和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游牧、渔猎为生的氏族部落演变而来。元朝前身为"大蒙古国",由蒙古部的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公元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后建立。当时华夏版图内依然是群雄并存,蒙古、西辽、西夏、吐蕃、大金、南宋还有云南大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朝的覆灭经过:
成吉思汗1227年出征西夏病逝后由其幼子托雷兼国,两年后让位给窝阔台。1231年窝阔台率军南征金朝,与南宋联盟自汉中借宋国境沿汉水攻打汴京,第二年拖雷领兵在河南三峰山击溃金军,1234年,蒙宋再次联军攻破蔡州,金朝自此覆灭,后南宋借此机会收复河南开封府(开封)、河南府(洛阳)、应天府(商丘),但这也成为蒙送战争的导火索。
蒙宋联盟是因为共同的敌人大金,蒙宋战争也是因为金,河南一带原来依靠金国数十万军队和强悍的骑兵镇守得以暂时免遭蒙军入侵,收复“三府”后原本有限的军队更为分散,缺乏骑兵部队互相接应支援,只能被各个击破。因中原年年征战,土地没人耕种,各个城池残破超乎想象,加上黄河泛滥,后勤补给缺乏,后蒙军大部队渡黄河攻宋之时,分散各处的宋军成了靶子,遭到毁灭性打击,自此南宋北定中原成了一场春秋大梦。南宋面临大战,内部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和内耗,甚至国境遭入侵,其他方面的诸侯军队拒绝参战,而刚刚亲政的“宋理宗”根本没有足够威望来领导战争。公元1268年元世祖正式发起灭宋之战,经历“襄阳之战”、“丁家洲之战”后南宋退至广东崖山(公元1278年),后经过惨烈的崖山海战陆秀夫携年仅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退出历史舞台。元朝统一中国后结束了自唐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元朝丞相伯颜统率大军沿汉水和长江东下,水陆并进,击破南宋部署在长江、汉水一带的大量舟师,鄂州都统制程鹏飞等献城投降。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江州(今江西九江)、六安军、安庆府、池州(今安徽贵池)等地宋守臣相继降元。德礻右元年(1275),贾似道抽调诸路精兵十三万集结芜湖,又派使者前往求和,情愿称臣纳币,伯颜不许。两军遂于鲁港、丁家洲一带(今安徽铜陵附近)开战,在元军攻击之下,宋全军溃败,贾似道自鲁港乘小船逃到扬州。元军乘势纵击,进陷建康府。由于宋军水陆主力的瓦解,贾似道被革职贬斥远方,宋廷下诏各地起兵"勤王"。贾似道在流放途中被押解官杀死。江南西路安抚使文天祥、郢州守将张世杰等起兵救援临安府。张世杰受命指挥都督府各军,克复浙西各郡,在镇江府附近的焦山,集结大批水军,元军以火箭攻击,破南宋水军,进逼临安府。宋理宗谢后、宋度宗全后不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反对,于德礻右二年带宋恭帝出降。但守淮东的李庭芝和姜才,守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李芾,守重庆府的张珏,守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的马暨等,都坚持抗战,不屈而死。
宋与蒙古联合攻金
金朝连年侵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势更加衰弱。与此
同时,金的背后己兴起了一个强大的蒙古。年以后,金连续
受到蒙古军的打击,已无力招架。这样,蒙古在1226年灭掉西夏
后,于宋绍定五年(1232)12月,遣王楫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
金,宋遣邹伸之报聘,议定灭金后以河南土地归宋。
宋与蒙古结盟以后,宋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1233)南宋孟
玫出兵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唐河)等地,击败金将武仙
于浙水。(汉水支流,今浙川)。金哀宗逃至蔡州后,八月,蒙古都元
帅塔察儿使王楫至襄阳,约宋攻蔡,十月,宋将盂珙帅兵万人,携
粮50万石,与蒙古将塔察儿合兵围蔡州,蒙古军筑长垒围城。时
金尽籍民丁守城,括壮健妇女穿男子衣冠,运大石防御。金哀宗
试图突围不果,重又守城。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端
平元年)正月,蒙古与宋联军急攻蔡州,蔡州l城守危急,金哀宗以
自己体肥不便骑马奔逃,于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传位给族人、东面元帅
完颜承麟是为金未帝。即位仪式刚结束,宋军
已攻入南城,金哀宗自缢焚死,蒙古与宋联军攻占蔡州,未帝为
乱兵所杀,金亡。
南宋收复三京的失败
蒙古和南宋合力灭金后,窝阔台汗违背将河南归宋的诺言,
只以陈、蔡东南一隅归宋,同时任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南宋朝廷
不得已而接受这一改变后退兵,蒙古军主力也北归。南宋一些官
员提出乘河南空虚,出兵守黄河、据撞关(今属陕西)、收复三京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
商丘南),乘时收复中原。这种不考虑双方实力,破坏已达成的分
界新协议,企图乘虚进占三京,迫使蒙古承认既成事实的提议,
遭到不少有识之士的反对,但是宋理宗都听不进去,一意收复三
京,以建立不世功勋。
宋端平元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0六月,金亡刚刚半
年,南宋也未经再与蒙古协商,即单方实行收复三京,诏知庐州
全子才率淮西兵赴开封,开封蒙古将杀长官崔立降宋。权兵部尚
书、荆湖制置使兼淮东制置使赵葵率淮西兵5万经泅州到开封
会师,计划先攻洛阳、撞关。七月,宋军先锋抵达洛阳城下,洛阳
守御空虚,民众登城投降,宋军遂入城,次日,粮食已竭。蒙古将
速不台急由陕州(今三门峡西)返兵洛阳,击败宋军后续部队,洛
阳城中宋军出战,胜负相当,但因缺粮只得退兵。赵葵、全子才所
收复的州县,大多只是空城,无兵晌接济,加上蒙古军决开黄河
水灌开封,宋军多溺死,余众也相率弃城南还,南宋收复河南的行动终于以失败告终。
蒙古侵宋
蒙古灭金后,以南宋为用兵的主要对象。宋端平元年十二
月,蒙古遣使责间宋破坏盟约出兵河南,作为侵宋的借口。宋也
因此进行了部分防御准备。
次年正月,南宋盂珙进驻襄阳(今湖北襄樊江南部分),分屯
樊城(今襄樊江北部分)、唐、邓间,以防备蒙古军南侵。
六月,蒙古决定侵宋,兵分三路大举南侵。
七月,西路蒙古军由窝阔台次子阔端统帅侵蜀。十二月,从
风州今陕西风县东)取沔州(今略阳),围宋制置使赵彦呐于蜀
北咽喉的青野原,宋利州(今四川广元)守将曹友闻往援,击败蒙
古军,既而又败蒙古军于大安军(今陕 宁弧),遂引兵扼守风州
西南的仙人关。端平三年蒙古合兵50万攻入汉中,宋军退守由
陕入蜀的诸山隘。同年九月,阔端大败宋曹友闻军于大安军的阳
平关(今汉中西南),曹友闻牺牲。蒙古兵遂长驱入蜀,一月之间,
成都府、利州及潼州(今三台)府三路俱陷。西蜀所存,仅夔州)一
路,以及潼川府路所属的顺庆府(今四川南充)。蒙古的西路军曾
遇至“宋军的强烈抵抗,阔端兵进围文州(今甘肃文县),知州事刘
锐昼夜拒守,博战逾月,城破后殉难,军民死者数万人。不久,蒙
古皇子曲出死,阔端遂暂退兵。
宋嘉熙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八月,蒙古将塔海
再度率兵入蜀,由蜀取道施(今湖北恩施)、黔(今四川彭水)以达
湖湘,宋将盂哄分军屯守湖广西境各要隘,蒙古军不能东出,又败于已东(今属湖北)
,宋军遂收复菱州。
中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三年正月南侵,遇到强烈抵抗,但襄阳
宋军降蒙。三月,蒙古军陷随(今属湖北)、郢(今钟祥)两州及荆
门军(今荆门)。八月,陷枣阳军(今枣阳)、德安府(今安陆)。十
一月,蒙古军中路统帅阔出死于军中。蒙古军副帅忒木碍攻江陵
(今属湖北)时, 孟珙来救,攻破蒙古军24砦。宋将孟珙又与蒙
古军在信阳(今属河南)和光化军(今湖北丹江口市)展开激战,
.三战皆胜,遂收复樊城、襄阳。后蒙古将张柔侵宋,也无多大进
展。
东路蒙古军于宋端平二年六月,由口温不花及察罕等率军
南 江淮。十一月,攻入淮西薪(今湖北靳春)、舒(今安徽潜山)、
光(今河南演川)州,在攻真州(今江苏仪征)时,被宋知州邱岳置
炮设伏所败后北还。宋嘉熙元年十月,蒙古将口温不花攻击黄州
(今属湖北),被宋将盂珙所率援军击败。蒙古军转攻安丰(今安
徽霍邱西),宋将杜果竭力固守,宋池州(今安 展 池)都统制吕
文德率援军突围入城,合力抵御,蒙古军才退走。次年九月,蒙古
将察罕率兵号称80万围庐州,新任庐州守将杜果百计固守,又
用炮击并乘胜出击,蒙古军又败走。
未镜v元年(1241)11月,窝阔台病死。蒙古争夺汗位的斗
争激烈。直至 未镜v十一年(1251)初,蒙哥继承汗位后,又不断
派军向宋进扰。1253年,皇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进军云南,
攻陷大理。此后,招 低 蕃,控制了西南地区,从西? 方面对南宋
造成了大包围的形势。
宋宝佑五年(1257)春,蒙哥汗下诏大举侵宋,次年二月,自
率西路蒙古军4万号称10万侵蜀,分兵三道。一趋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一趋米仓
关(今四川南江北),一趋酒州(今陕西略
阳)。蒙哥汗所部一路占城夺地,宋开庆元年(蒙古蒙哥汗九年,
1259)正月,进攻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时宋合州徙治于此,
山三面临江,依山筑城,守御甚固),宋知州王坚杀蒙招降使者,
坚决抵抗。二月,蒙哥汗亲至钓鱼城下督战,王坚抗击,蒙古军连
攻五月不克,伤亡很大。七月下旬,蒙哥汗因攻城受伤死于钓鱼
山下①,蒙古军解围。
蒙哥汗之弟忽必烈率东路军南侵,当年八月才渡淮,入大胜
关(今湖北大悟东北),月末进至长江北岸。九月初一日,蒙古西
路军所遣使者从合州钓鱼山下到达忽必烈军营,报告蒙哥汗死
讯,请忽必烈北归以继承汗位,忽必烈以不可无功而返,决定北
归前加紧攻宋以取得重大战果。随后自阳逻堡(今新洲西南)渡
江,三道并进,三次击败阻击的宋军后到达南岸,进围鄂州(今武
汉),宋军坚守抗击,蒙古军始终未能攻下。
十一月,蒙古军兀良合台部已由云南入广西,破湖南,攻至
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也遇到宋军的顽强抵抗。
这时蒙古宗室阴谋夺取汗位,情况紧急,忽必烈妻察必遣使
于同月下旬驰至忽必烈军中,请忽必烈立即北返以夺汗位。忽必
烈随即回驻长江南岸青山矾(今武汉东北),准备渡江北返,却
扬言进军南宋首都临安。
时在鄂州督战的南宋右丞相贾似道遣使向忽必烈求和,愿
意称臣纳贡、割让长江以北土地。蒙古军出发在即,忽必烈命使
臣前往鄂州谈判,并嘱蒙古使见蒙古军旗动即返回随军北归,蒙
古使在鄂州城头与宋谈判正在进行,见蒙古军旗动立即签订密
约后返回。兀良合台也奉命北归,鄂、潭两州相继解围。
贾似道隐匿私订和议,而妄称战胜蒙古军,鄂州解围,因而
有“再造功”,加官晋爵。
次年(宋景定元年,1260)月初,忽必烈返抵开平(今内蒙
古正蓝旗东),蒙古诸大臣劝进,遂即汗位。四月,下即位诏,称
帝。并于五月首次建年号中统,遣郝经为国信使来宋告即位,并
索取岁市。贾似道怕私自议和的秘密暴露,密令淮东制置使拘留
蒙古使郝经等于真州。贾似道既对蒙古、宋双方都进行欺骗,又
押蒙古使郝经等不遣,也不作防守准备∷ 沿边诸将又 追孜?
故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罢职或下狱死。宋骁将潼川安抚使刘整,
以需要边费为蜀帅俞兴所阻,心益疑惧,遂于次年六月降蒙;七
月,忽必烈以宋拘禁使臣郝经为背约,下诏侵宋,但忙于镇压内
部叛乱,侵宋战事无大进展。
南宋的灭亡
咸淳七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
蒙古国号为元,以示正统,是为元世祖。次年二月,迁都大都大兴
府(今北京)。
早在 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1267)十一月,刘整“奏攻
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①。如攻占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灭。次
年七月,忽必烈命刘整协同阿术围攻襄阳,宋将吕文德艰苦拒
守。咸淳五年十二月,吕文德病死后宋军继续抗击。宋咸淳九年
(元至元十年,1273)正月,樊城在被围4年后失陷。二月,宋襄阳
守将吕文焕降元,历时5年的襄樊保卫战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次年六月决定大举伐宋,以伯颜领河南等
路行中书省,并晋升为统帅,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路侵宋。七
月,度宗死,子赵悬即位,年仅4岁,是为恭帝,理宗皇后谢道清
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宋德佑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初,元军已顺流东下,宋
沿江城邑纷纷败降。二月,宋相贾似道以战舰2500艘、战士7
万,抗击元军于丁家洲(今安徽贵池北),伯颜命左右翼骑兵夹江
而进,炮声远震百里,宋军大败,贾似道逃往扬州,江东及淮西诸
郡相继败降。
同年十一月,伯颜分军三路直奔南宋首都临安,阿刺罕率西
路军从建康出广德,东路董文炳率舟师向瞰浦(今浙江海盐南);
伯颜从中路节度诸军,定期会于临安。
元军长驱直入,宋将王安节保卫常州达两月之久,十一月中
旬常州破,死者无数,邻邑望风奔溃,遂迫临安。次年正月初八日
(1276年2月4日),伯颜进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宋遣
使迎降,但还求保留宋朝。次日,勤王抗元的文天祥被宋任命为
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命与伯颜交涉,文天祥因坚持不降而被元
军扣留。二月初五,南宋恭帝降。五月初,恭帝及生母全太后等
被押至大都,6岁的宋恭帝被降封为流国公,元至元十九年
(i282)被迁往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为僧,元至
治三年(1s23)死。
从1235年窝阔台汗对宋用兵至1276年伯颜入临安,南宋
恭帝降,共约40年之久。
摘自《中国通史》
忽必烈灭宋之战是元世祖灭南宋统一全中国的战争。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