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中国22个遗址

2023-03-24 13:58:45 游戏资讯 222l

中国著名考古遗址有哪些

五十年来,考古研究所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开展过田野考古工作。考古研究所单独进行或与其他单位共同进行的一系列重点发掘项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例如:史前时期的小南海洞穴遗址、下川遗址、裴李岗遗址、北首岭遗址、半坡遗址、庙底沟遗址、柳湾遗址、屈家岭遗址、青龙泉遗址、兴隆洼遗址、王因遗址、西朱封遗址、三里河遗址、北阳平遗址、顶狮山遗址等;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和夏文化问题有重要意义的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东下冯遗址等;商周时期的偃师商城、安阳殷墟、丰镐遗址、周原遗址、琉璃河遗址、洛阳东周城遗址和铜绿山遗址、大甸子遗址、前掌大墓地等;汉唐及其以后时期的汉长安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曹魏北朝邺城遗址、隋大兴城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扬州城遗址、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辽中京遗址、金中都遗址、元大都遗址,以及汉杜陵陵园遗址、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大葆台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城遗址、磁县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龙泉窑遗址、南宋官窑遗址、灵武窑遗址、福建建窑遗址等。历年来田野工作取得的丰硕收获,为繁荣中国考古学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 厘米,外径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被你采纳,谢谢。

中国22个遗址

丝绸之路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一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深圳有哪些考古遗址

咸头岭遗址、屋背岭遗址、铁仔山古墓群、新安故城遗址、大鹏所城遗址。

1、咸头岭遗址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东南部大鹏街道办事处咸头岭村, 面积30000平方米。该遗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发现的,出土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

2、屋背岭遗址

屋背岭遗址是1999年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是商时期墓葬群,共有墓葬94座,分布密集。均属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圹较小,骨架无存,葬具不详。

随葬品位置无规律,有的呈碎片散置墓中,有的显系放置之前已残缺。少者1件,多者5件,以陶器为大宗,有少量玉、石器。陶质较软,极易破碎。

3、铁仔山古墓群

自1983年以来,深圳市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铁仔山南坡山脚下(今华宝饲料厂内)抢救发掘了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古墓葬130多座,发现了“熹平四年”(175年)的东汉墓,出土了东汉人头印纹砖和铜镜等一批重要文物。

4、新安故城遗址

新安故城(又名新安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8米处(深南大道旁),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又称南头古城,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

5、大鹏所城遗址

大鹏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占地约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赖信扬、赖恩锡、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头岭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屋背岭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仔山古墓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安故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鹏所城

2020年的十大考古都是哪些?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本月揭晓,从初评31个开始,终评入围20个,最终入选的十大考古分别是: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花落大家,理由特别足。首先是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其夺得中国考古界"奥斯卡奖",被业界美誉为藏在博物馆里的东汉大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为徐州土山二号墓多项发现均属全国首次,而且仍有很多谜团还在等待破解。它目前国内已发现保存最为完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东汉时期大型诸侯王陵,其发掘厘清了陵墓的营建过程、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首次确认了券顶建筑方法,也就是在门道上方以平铺木材作为券砖支持。

而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地域特色很浓郁,其从形制来看,十六国时期墓葬特点突出。其中的武士俑、甲骑具装俑、陶牛车、九盘连枝灯,对于研究探索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分布、形制、结构意义重大。反映出在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时期,不同族群在学习认同后,一起融入华夏文化的总趋势,淋漓尽显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特质。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的井头山遗址,将宁波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和文明发展史前推至距今8000年前。其临近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主要文化堆积物以海洋软体动物贝壳为主。属于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也是中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史前贝丘遗址。是目前中国沿海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对研究中国海洋文化发源学术价值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