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世纪开始卡累利阿部分地区属于瑞典,18世纪中期它们属于俄罗斯。1923年到1940年,卡累利阿地区是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更悲催的是,大量的爱沙尼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原国土被迁入大量俄罗斯人,本国的外交权也一度被剥夺,禁止与外国有一切联系。拉脱维亚 在历史上,拉托维亚也是俄罗斯通过军事手段侵占的国家,被俄统治了200多年。
而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领土好抢,但难维持俄罗斯凭借着当时强大的武力,要是想强行抢夺内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然十分容易,可抢是抢过来了,但是想要维持这些土地的和平就非常困难,想要收拢人心就更困难。
苏联解体就是美方的目的,美方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俄罗斯却根本没有从中受益。到了这个时候,叶利钦就是想不后悔都难。
如果说 情感 上的需求只是引发了出增领土的不满,那么实际的利益损失就成了真正的导火索。 克里米亚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国家安全,也影响着经济命脉,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也是俄罗斯不计代价将其夺回来的重要原因。
而后来上台的俄罗斯的领导人心中所想的,其实就是希望能够让俄罗斯彻底地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那么在这样一个改变的过程之中,必然是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的,所以说才会再一次想要卖掉自己的领土。
而俄罗斯之所以这么做,那是为了防止西方的进一步围堵,以及国家发展的进一步困难,只能丢卒保车,放弃五百万土地,从而保障剩下的1700万领土,所以俄罗斯那也是很大方的。
1、卡累利阿共和国的自然资源主要是各种建筑材料,如花岗岩、辉绿岩、石英岩、白云石、大理石等。此外还有铁矿资源(科斯托穆克萨铁矿)、钛磁铁矿、云母等。
2、1956年,苏联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形式出现的我们共和国的目前结构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构成”为根据,将其降格并入俄罗斯联邦。
3、卡累利阿共和国包括了18个区,2个共和国附属市,16个区属市,22市属区,87个行政农庄。
4、卡累利阿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la;英语:Republic of Karelia )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府是彼得罗扎沃茨克。
5、4万人,城市人口为79万,占65%,农村人口35万,占3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人。雅库特共和国有60多个民族,主要有雅库特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鞑靼人、埃文基人、楚科奇人、尤卡吉尔人等。
6、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其他直属市有:凯姆,1785年成立;孔多波加,1938年成立;科斯托穆克萨,1983年成立;皮特基亚兰塔,1940年成立;谢格扎,1943年成立;索尔塔瓦拉,1783年成立。
1、二战时期芬兰没有割让领土,在二战前1939-1940年冬季战争时割让了卡累利阿地峡,二战开始1941年芬兰重新夺回冬季战争失去的土地,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后苏军发动进攻夺回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地区。
2、卡累利阿芬兰最初也不属于芬兰,而是俄罗斯帝国下辖的一个省,其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具有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同等的地位的加盟共和国,其地位仅相当于一个自治共和国。
3、苏芬战争经过前后历时70多天,苏军一共伤亡二十万人 ,芬军则死伤六万八千余人 。
4、根据1940年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
5、苏联害怕外国以芬兰为跳板进攻苏联,因为芬兰领土(卡累利阿)离莫斯科太近,于是要求用卡累利阿换北冰洋附近两倍土地,遭拒于是爆发苏芬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