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军阀割剧与魏蜀吴三足鼎力时,由于内部的政治斗争或派系不和,各国都产生了一些叛徒,如吴国的韩综、孙壹等,魏国的姜维、夏侯霸、王平,东汉末年的吕布、张松、蔡瑁张允等。
1、马忠在杀关羽时为潘璋麾下司马。潘璋本人当时也仅仅是偏将军,所以马忠地位自然更低。之后也没有什么过人表现,所以在史书中的记载仅有擒关羽一条而已,没有记载他之后的情况。
2、历史上的下场都是非常悲惨的,因为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把这些人都找机会给杀了。
3、从这段记载来看,既然马忠是潘璋军中的司马,而潘璋参加了夷陵之战,自然马忠也就不会例外。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马忠被麋芳和傅士仁所杀之事,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的虚构。
4、途中,关羽被潘璋手下马忠擒获,于临沮经孙权“批准”斩杀。头颅被星夜送往洛阳曹操处。马忠,不为人所熟知,曾经擒杀关羽、射毙黄忠。他,最后也未得善终,被蜀国降将糜芳、傅士仁刺杀,将首级献于刘备。
5、糜芳、潘璋、马忠、吕蒙和傅士仁 。这个五个人的关系是这样的,糜芳和博士仁是刘备这边的人,不过他们却投降了东吴。吕蒙白衣过江,先说服傅士仁投降,投降的傅士仁又说服糜芳投降。
1、如果关羽得胜回来,可能要军法处置糜芳,刘备远在天边,肯定是来不及。如果糜芳,士仁被处置,关羽当时作为得胜将军,刘备也不会有多言语。如果糜芳和士仁选择对抗,以手中的兵力自然是无法抵御东吴的大军,这是铁定的。
2、原因很简单,这个原因,傅士仁会害怕,糜芳绝对不会害怕,因为自己的兄长糜竺单纯就地位来说,安汉将军更在军师将军之右,也就是说高于诸葛亮,所以,当时刘备阵营中不考虑实权,刘备最亲近的人,是糜竺。
3、随着刘备的地位越来越高,糜芳的地位反而越来越低,所以他心里不平衡。虽然说糜芳跟随刘备的时间比不上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但其实糜芳也是跟随了刘备大半辈子。
4、还有的原因就是说麋芳和傅士仁大义让粮草被尽数烧毁。
1、糜芳之所以投降孙权背叛关羽,仅仅因为没有完成任务,害怕受惩罚。提起糜芳这个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印象。他妹妹就是刘备的小妾糜夫人,所以,他是刘备的大舅哥。可他身为刘备的亲戚,竟然做出叛国投敌的勾当。
2、虽然他本来是刘备的亲舅子,但是怎么说他都已经投向了孙权,那么既然投降了孙权对于刘备他们来说,他就是一个敌人了。所以才投降孙权后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3、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糜芳选择了背叛刘备投降东吴,这下糜芳不仅避免了刘备可能对他的处罚,而且在东吴仍然受到了重用,待遇比之前一点也没有下降。在后来跟随贺齐征讨蕲春的时候,糜芳还立下了不小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