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通道(打开神之通道)

2023-01-03 12:28:02 游戏资讯 222l

战神4火之国神秘通道5在哪里

战神4神秘通道位置在东北17.45方位即可使用机关符来进行通道的进入了

《战神4(原名:God of War)》是一款动作类电子游戏,是索尼旗下《战神》系列的第4作。新作确认世界观为北欧神话,算是半重启的故事线,但主角仍然是奎托斯,他将带领他的儿子阿特柔斯一起冒险。游戏于2018年发售。

很久以前,因为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的策略,奎托斯失去了最爱的家人。愤怒的奎托斯开始向希腊的众神挑战,并且成功复仇。之后奎托斯抛下了凄惨的过去,来到了北欧并且获得了新的家庭。因为有着染血的过去,所以奎托斯一直和自己的儿子保持着一段距离。但是,因为妻子的突然死亡,奎托斯再次复出,为了完成妻子的遗言,他踏上了前往由北欧神话的诸神掌管的米兹伽尔兹之地的旅途。

诸神的通道(打开神之通道) 第1张

为什么说古巴比伦城的“圣道”是巴比伦诸神的通道?

当巴比伦每年举行新年庆典之时,神庙祭司抬着马都克神像和其他神像游行,就要经过古巴比伦城的“圣道”。因此,它可以说是巴比伦诸神的通道。

光明与黑暗之诸神的遗产密集或者功略有些什么?

第一章 封印之匙

主角来到卡地阿那城中,碰到卡地阿那国王属下的大臣,在大臣的邀请下,随他去王宫见国王。国王见到主角之后非常高兴,但为了考验主角的勇气,便告诉主角在王国的东边有一座充满神秘气氛的古城,如果主角具有战士的勇气便先到那里去探险,主角自然一口应允来到古城。刚出王宫门便会有楼、塔欧、凯恩、拉古和汉斯五位朋友加入队伍。注意先有四个人,片刻之后第五个人就来。主角回到王宫向国王报喜,国王很高兴,给了主角100枚金币作经费,又给了主角一辆马车,让他们乘马车去战场。

主角带领队友乘坐马车赶赴魔城,来到目的地时,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魔城被震毁,随后出现了一支军队守卫着魔城之门。先不要急于战斗,退出城到右边的一个小镇中可再找到一名战友,一起杀回魔城。由于这是主角的第一次战斗,所以有点经验不足,但有惊无险,杀败敌军之后却发现有封印的大门却打不开。

正在主角不知所措之时,有一个卡地阿那王国的臣民赶来报告王国受到进攻,要主角去增援。主角听后十分焦急,一路过关斩将,在杀掉敌人首领之后回到城中,发现城市已被敌人破坏。主角提心国王的安危赶到宫中,见到大臣正与一名黑衣人僵持不下。黑衣人以毁灭王国要挟大臣交出宝物,大臣严辞拒绝,被黑衣人用魔法杀害。

主角正要上前,忽见一名骑上士赶到,击伤了黑衣人,却被他借妖法逃走了。主角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国王。国王在临终之前对主角说:“我被黑衣人的妖法击中,怕不行了。我要告诉你在这个大陆上有一个众神之国,众神在很久之前曾留下了一个神秘的遗产。这就是黑衣人想要得到的。在阿鲁达罗城中你能找到光门的钥匙,刚才那个骑士是大臣的女儿梅,希望你们同心协力找到神的遗产,打败敌人!”梅加入了队伍,主角又在城中的一间小酒店中找到一位战友,然后一同出城前往北边的阿鲁达罗城。

在阿鲁达罗城外主角与队友一起消灭了敌军的封锁进入城中,主角先四处找寻宝物,然后来到王宫之中,阿鲁达罗王见到主角到来,就要求主角随他走入地下道中,这时黑衣人突然出现。主角被黑衣人抓住关进了牢房。在狱中主角用力敲牢门,有个人走来帮主角逃出牢房,主角与队友会合与黑衣人展开了一场大战,杀退了黑衣人。战斗后主角回到王宫,一名大臣为了感谢主角帮阿鲁达罗城恢复和平,告诉他封印之匙可能在阿那里那城中。在去那里之前要先去林可城,因为那里有船只。在王宫中瀑布右边的墙上有一座浮雕,那儿有一个机关,只要打开机关水帘后的门户就出现了,从那里便可到达林可城。

第二章 神秘泉水

主角来到林可城见到国王。国王告诉主角在林可国的西北方有一个魔法之国,国中有一口神秘泉,如果主角有兴趣,可以去一趟。主角依言出城前往。一路上又遇到敌军骚扰。终于魔法国到了,进城之后主角见到了卡地阿那国王的女儿安丽公主。安丽公主十分感谢主角保卫了她的祖国,并且说:“光剑是镇国之宝,快去寻找它!”

主角依公主之言进行调查。在右边楼的三层中,又找到一名队员,然后出来的途中在一层的左边碰到一位红衣人,红衣人告诉主角魔法国有一只神泉,要去那里必须找到光明玉,光明玉就在洞穴之中。主角闻言大喜,率先走进洞穴,谁知洞中有怪物看守着宝玉,主角大发神威杀掉怪物。取得光明玉之后,主角来到神泉边,拿出光玉,见到一白色幽灵,一番对话之后,主角得知封印已落在恶魔手中,必须把它夺回来。

主角又在二楼找到另一位战友加盟后回到林可城中。国王这时焦急地对主角说:“快帮我找孩子吧”。主角在城中搜寻一遍之后还是没有头绪。忽然在马戏团附近有一个小孩说看见国王的孩子进入马戏大篷。主角进了大蓬才发现这是妖怪聚集之后。杀死妖怪之后,主角带小孩回到王宫。国王非常感激主角,于是把国中的大船送给主角。谁知这时黑衣人又来捣乱,放火焚烧了船只,由于国中已没有船了只好到别处寻找。

主角出城进入一所教堂,在左边一个房间中发现一个人,交谈之后走进大堂,谁知这个神圣之所也有恶魔存在。在一阵打斗之后主角解救了巴鲁与阿蒙在他们的指引下主角前往巴斯多克城。

第三章 激战

在巴斯多克城中,主角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黛安娜。主角在与黛安娜交谈中得知山中有一块宝玉。主角在一番寻找之后终于在一座大山石下角的山洞之中发现了这块宝玉,要想得到它还得经过一场战斗。打败众多妖怪之后。主角带着它来到中间一所房子中,房子中的老艺人经过精雕细琢之后,宝玉现出了本来面目,随后老艺人告诉主角如果把这块宝玉交给最左边山洞中的赞己,他将成为你最得力的部下。

主角带领赞己与战友们继续前进。发现如果要开巴斯多克城,必须经过一座小桥,但敌人在桥前与桥上都设有重兵,此外桥头还有一门大炮,一番激战之后通路打开了,主角安全从巴斯多克城脱出。

第四章 平原之战

主角冲过小桥之后来到一个大平原。平原之上景色秀丽,但是你发现埃里奥克国王的战车停在这里。主角在上面的屋中找到了老鼠之后发现埃里奥克王正在酒店中休息,你先偷偷到他的战车中寻宝,前进至车头之时,看见一位红衣人,交谈之后你发现朋友们都不见了,埃里奥克王的战车也开,走了。

为了救回战友,主角迎战埃里奥克国王的军队。埃里奥克王被打败了,你冲入他的王城之中,首先在道具屋中找到多明戈,在羊圈中发现凯斯。从他们口中得知在港口敌军还设有一座军事要塞。敌人机关重重的要塞挡不住你的前进。黑衣人也不能阻饶你的步伐。终于主角战胜强敌,在港口中登上大船向遥远的未知前进……

八方诸神、三清四圣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为雷法之祖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部正神,来历已不可考,一说轩辕黄帝为雷祖,故神霄等派以轩辕黄帝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尊属九天之上,综司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应化九天,总管雷霆都府,辖及二院(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为雷部尊神。

雷部诸仙:

雷霆泰省主事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逊许真君

雷霆玄省主事太上玉京左宫仙翁葛玄葛仙翁

雷霆都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张道陵祖天师

浮丘公佥事雷霆三省事

下为神霄派历代祖师

雷霆火师汪真君(神霄派祖师)

侍宸真君王文卿

北极驱邪院左判官颜真卿

洞玄教主雷霆天君辛忠义(陈楠真人之师)

陈楠真人

上清大洞宝录南岳先生赤帝真人五雷副使知北极驱邪院事太微侍宸洞玄高明君紫清真人白玉蟾

上清太华丹景吏神霄玉府西台令行仙都风雷判官彭耜

上清大洞玄都三景法师太乙雷霆典者九灵飞步仙官签书诸司法院鬼神公事留元长

驱邪院右判官陈守默

神霄玉府右侍经潘常吉,周希清

五雷使院事胡士简

雷霆都司事罗致大

黄录院事庄致柔

邹铁臂真人

雷部神真: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为雷部九司之主,掌雷部之事.

日宫太阳帝君,雷霆赖以威

月府太阴皇君,雷霆赖以神

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赖以枢辖

北极紫微大帝统御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圣君、玄武君分司领治,天罡神、河魁神,是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铃大将军、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将军,是为节度雷霆之使。九天啸命风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风令火令风伯、四目皓翁、苍牙霹雳大仙,是为摄辖雷霆之神。火伯风霆君、风火元明君、雷光元圣君,雨师丈人仙君,是为雷霆风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阳雷公火车铁面之神,中有负风猛吏银牙耀目飚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飞捷使者,五方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大将,五方蛮雷使者,三界蛮雷使者,九社蛮雷使者

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卞庄,真君统领神将:天罡大圣,统兵主帅混元一气都统大将王煜,统兵四目老翁雷霆杀伐大将陶元帅,黄判官紫公,雷使者,九天杀童大将,高刁北翁大将,长颅巨兽大将,威剑神王大将,九元煞童,五丁都司,七政八灵,直月将军,十二支直符使者

天猷真君,翊圣真君,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与天蓬真君合为北极四圣,为雷部大圣.

二十八宿名归斗部,然而亦属雷部神真

除此以外,各派雷法不同,所奉行之主神,神将,使者,更多,此不详述 。

三清: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元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

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

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

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道经说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从混沌状态产生的元气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诞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万人侍卫,万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计其数。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他。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

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灵宝天尊之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未分。”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顺帝时(126~144)张陵在巴蜀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教主。据传张陵在传教布道时作的《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号。至魏晋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显。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说明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预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灵更盛。他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宝年间,玄宗最后为他上“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尊号。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四圣 超出欲、色、无色三界,脱离生死轮回,已得解脱的四种“圣者”。1、佛。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有自觉(自己已经觉悟)、觉他(能令他人觉悟)、觉行圆满(自己的觉悟达到了究竟圆满)三种含义。具此三觉名之为佛;如释迦牟经佛、阿弥陀佛等。佛教以佛为四圣中最高者,谓对宇宙间一切事理无不通达明了。《摩诃般若经·道行品》称:“通达实义故名为佛”,“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学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2、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即觉悟的有情,有自觉、觉他两种含义,但缺“觉行圆满”。故次于佛。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称:“菩提名上道,萨埵名深心,深乐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佛和菩萨皆是大乘圣者。3、缘觉。辟支迦佛陀之意译,亦作“独觉”或辟支佛。据佛教解释,多出在无佛之世。因根性较利,自己观察当前事缘而能悟道,故名缘觉。又因不待师友指点,自然悟道,亦称“独觉”。《大智度论》卷十八称:“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 ,二名因缘觉。”在三乘中属中乘圣者。4、声闻。意为听闻佛陀言教的觉悟者。《法华经·信解品》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声闻,一般又可分为四级,即须陀洹果、阿那含果和阿罗汉果,通称为四果圣人,以阿罗汉为最高。在三乘中属小乘圣者。